百廿回眸∣陈云风采录 —(24)促进城乡间交流
编者按:陈云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025年是陈云同志诞辰120周年,我们铭记陈云同志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学习陈云同志树立的崇高精神风范、创造的丰富领导经验、总结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懈奋斗!
▲1953年9月15日,陈云在北京。
城乡阻隔,是旧中国经济发展滞缓的重要症结之一。解决这一社会弊端,是关系新国家和新社会建设的全局性问题。为盘活市场,使城乡经济转动起来,中财委决定向农村投放五千亿元货币(旧币),到农村收购物资,特别是收购土特产。1950年5月,陈云在中财委召开的全国七大城市工商局长会议上说:“商品销路的扩展,主要依靠开拓农村市场。经济恢复和发展的主要出路是增加农民的购买力。这不仅是农村问题,而且是目前活跃中国经济的关键。农副土特产品卖出去了,就能增加农民的购买力,促进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减少或消灭城市中的失业现象,城市购买力也会跟着提高。”陈云的意见得到与会大多数人的认同。七大城市工商局长会议提出,面向农村,广泛开展城乡物资交流,是工商业调整过程中的主流方向。会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城乡经济交流,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给予支持。
为了鼓励私营商业和小商小贩采购和贩运土特产品,加强城乡物资交流,1950年6月15日,陈云在全国政协二次会议上布置全国调整工商业的工作时明确强调,地方人民政府对于私商的运销手续及运输条件,应给予充分的便利,并在税收政策和税收手续上给予适当的照顾。
要扩大收购农产品,扩大农民的购买力,有一个如何确定工业品与农产品的比价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陈云指示中财委的同志查阅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报刊资料,把中国抗战前五年至十年工农产品的价格情况搞清楚,并组织对当时重要的工农产品的价格进行对比研究。他亲自找人谈话,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按照消费者的接受能力和商人有利可图两者兼顾的原则,确定了比较合理的工农产品价格比,缩小了工农产品价格的剪刀差。
城乡交流的恢复和发展,拉动了内需,盘活了国内市场,为新中国经济肌体的健康生长注入了生机。实行新的土特产收购政策,将私人商业引入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正确轨道,有利于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1951年4月,陈云在谈到调整工商业工作的效果时说,加工订货和收购土产是我们调整工商业的两路“救兵”,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收购土产。实际情况也是这样,收购土产,农民有了钱,市场就活跃了。到9月,全国情况就改观了,城市的霓虹灯都亮了。
联系我们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