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廿回眸∣陈云风采录 —(26)抗美援朝的财经
编者按:陈云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025年是陈云同志诞辰120周年,我们铭记陈云同志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学习陈云同志树立的崇高精神风范、创造的丰富领导经验、总结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懈奋斗!
▲1959年4月,陈云和韩先楚在一起。韩先楚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先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第十九兵团司令员。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面对突如其来的战争,正处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百废待兴的新中国,该怎样部署财政经济工作,以尚未恢复的国力去抗衡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同时又保持国民经济的继续恢复和发展?这是主管财经工作的陈云思考的迫切问题。1950年11月15日至27日,中财委在北京召开第二次全国财政会议,陈云在会上提出了“国防第一,稳定市场第二,其他第三”的抗美援朝财经工作方针。
为了贯彻上述财经工作方针,陈云和中财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为了确保金融秩序,1950年11月3日,陈云、薄一波联名下发《关于冻结现金、稳定物价措施的指示》,暂时冻结大、小公家存款并缓购农产品等。为从根本上稳定金融物价以保障抗美援朝战争的需要,陈云又提出,“对支出用‘削萝卜’的办法,对收入用‘挤牛奶’的办法”。“削萝卜”就是尽量削减一切可以削减的支出。“挤牛奶”就是尽力增加可能增加的财政收入。
由于增加的税收的大部分落在农民头上,为缓解农民负担,陈云提出要扩大农副土特产品购销。在第一次全国财政会议后,中财委和中央贸易部积极组织城乡物资交流。陈云几乎是逢人必说城乡交流,逢会必讲土产问题。他在回顾1951年财经工作时说:“去年一年的工作重点是‘城乡交流,抗美援朝’。”“城乡交流实质上就是收税,收来的税就是为了抗美援朝,作为军费。”
随着朝鲜战局的发展,陈云领导中财委适时调整了抗美援朝财经方针。1952年1月15日,陈云、李富春、薄一波向中央报告1952年的财经方针,提出1952年财政概算方案应该放在朝鲜谈判可能拖延并能继续应付战争这个基点上。财经工作的重点,应在不放松收入的条件下,转向管理支出;在不放松财政、金融和市场管理的条件下,转向工业、农业、交通方面。中共中央批准了他们的意见,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边抗、边稳、边建”的方针。
这一系列正确的财经方针的实施,不仅使新中国的财政保障了抗美援朝战争的需求,而且稳定了社会经济秩序,推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为1953年开始的大规模经济建设打下了基础。
联系我们
CONTACT US